离2020年只剩几天时间了,各个城市却表现的异常“躁动”。
从南京到天津,从深圳到成都,微幅宽松的政策慢慢的变多,大部分都是以“人才购房”的名义,放开了部分城区的限购政策。
相比之下,广州的调控放松力度更超出大家的预期,七天之内,南沙、花都、黄埔区全部放开限购,频率之高,出手之快,其他城市都望尘莫及。
前天我发了一篇文章,讲到楼市的调控政策会有“跟风”效应,前面只要有城市“开路”,没了当“出头鸟”的担忧,类似的现象会慢慢的多。
现在温州也忍不住了。
温州市人才办12月25日发布《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》:符合条件的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,租房3折。
这样的政策,听起来颇有诱惑力,至于能吸引多少人才,具体实施起来,又有多少人为之买单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这么多城市都在放开调控,给购房者提供的优惠一个比一个大,楼市是不是又要迎来“第二春”了?类似2015-2017那样的情景还能不能重现?
笔者并不这么看,原因主要在于:支撑楼市大涨的3股“火苗”:房地产宽松信贷、棚改货币化、居民购房低杠杆,已经“熄灭”了。
第一,房地产金融体系持续收紧,没有一点放松迹象。
经济日报近日统计,下半年以来,央行先后7次定调房地产市场。
具体来看,7月29日、8月2日、8月9日、8月20日以及11月16日、11月25日,在这些关键节点,既有会议,也有报告,还有通知,不管采取哪种形式,房住不炒,抑制投机依然是反复重申的基调。
显然,这样的政策基调在2020年还会得到延续。
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三季度末,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.78万亿元,较二季度减少1480.67亿元,环比下降5.05%。
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,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。
2015年,正是上次房价启动的“时机”,当时虽然各个城市也放开了限购,但真正导致房价蹿升的原因,还是房地产金融体系开了一道“口子”。
试想一下,房企贷不到款,信托、公司债又拿不到,拿地资金自然会减少,现金流紧张的环境下,楼盘降价促销也就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,表面上放松限购的城市在变多,实际上购房者的资金并不宽裕,银行授信额度也很低,房贷利率持续维持在高位,楼市上涨也就无从谈起。
第二,棚改货币化向“旧改”、“租赁房”转变。
2015-2017的房价上涨,与棚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,原来的棚户区改造,只给房子不给钱,就算有补助,大部分也是过渡费之类的“小钱”,这种安置方法,因为回迁房大部分不会入市流通,拆迁户只能把房屋出租或低价转让才能赚钱,不会对当地楼市的流通体系造成冲击。
但是,货币化安置带来的,是大量的现金补贴,同时不再安置房屋,拆迁户拿到一笔远超自己房屋价值的资金,换做是谁,都会把钱都换成房子,由此带来的就是库存告急,房价飞涨。
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一方面是棚改总量下降,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,前11个月棚改任务完成仅300多万套,同比去年跌幅近50%。
另一方面是货币化安置比例的降低,要么回归到以前的安置房,要么实行安置房+过渡费的少量补贴。
没有了棚改的购买力,取而代之的是“旧改”与“租赁房”的发展。
今年以来,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各个城市的发力点,在不用大拆大建的前提下,对老破小实行“修修补补”,加装电梯、整修道路、粉刷外立面、整修水电等基础设施,根据专家测算,未来5年投资规模能够达到4万亿。
仅仅最近几个月的时间,就有十多个省市先后发布租赁房新政,房源的增加,租赁房提供的便利,势必会吸引更多刚需人群。
第三,居民的低杠杆购房环境已经不复存在。
从央行测算的居民杠杆观察,2018年末,我国居民杠杆率已达到60.4%,超过G20国家平均水平,也超过德国和日本。
虽然60%这个数字不算太高,但购房杠杆的增速太快了。
2017年,央行测算的杠杆率为49%,从2017年至2018年,居民杠杆增速达到了23%,保守估计,2019年居民杠杆率可能达到65%。
现在离年底也就半个月的时间,前年还不到50%,今年就增长到了65%的居民杠杆率,买房子的威力可见一斑。
目前一线城市平均租售比为1:636,售租比达53年;二线城市平均租售比为1:580,售租比为46.9年;三四线城市虽然房价相对较低,但租赁市场需求更加薄弱,租售比略低于二线城市,为1:556。
也就是说,一般的工薪家庭,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攒套房,某种意义上,大部分人早就跟房子无缘了。
这3股“火苗”,是过去几年楼市“越烧越旺”的根本原因,仅靠目前部分城市放开限购,吸引人才购房,显然还不足以推动房价反弹。
某种程度上,对已经有一套自住房的人来说,现在看到诸多城市发出信号,就盲目入市买房,无异于花“冤枉钱”,这一类购房者未来必然会遇到“麻烦”。
道理很简单,房价只要不涨,持有房产就无法实现“套利”,与此同时,还要承受房产的折旧、高企的房贷利率、房租也无法弥补高额的月供,不管是掏空“钱包”的首付款,还是每个月的房贷,对一个没有居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,这些钱花的没有一点意义,不是“冤枉钱”又是“什么”?
市场好不好,一定要参考“群体心理”,央行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,就释放出了新的风向,明确了未来的趋势。
央行在12月23日公布了《2019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,报告数据显示,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20.7%。
这一比例,创下了2017年以来新低(2016年第四季度该比例为20.1%),显示了购房意愿大幅下降的同时,看好房价上涨的人也在变少。
2020年就要来了,希望我们大家在多变的楼市面前,能够管好自己的钱包,规划好家庭的现金流,房子何时买都可以,好不容易存下的积蓄,却不能在楼市里随便挥霍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