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1年9月26日18时58分至19时07分,扬州北部邗江县槐泗公社的纪翔和扬州南部施桥镇的陶思炎,分别独立地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一次奇异的天象,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,这个发光物静悬在夜空,无声,仿佛在挑战着人类的智慧。自此开始,30多年间,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一直坚持对于UFO的探究。今年7月20日,我国首次“UFO科学探索论坛”将在上海举办,记者近日对组织者之一的王思潮教授进行了专访。
百万人目击两次UFO
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至52分和1995年7月26日22时0分至25分,我国有十多个省、直辖市都目击了这两次大规模的UFO事件,“几乎是大半个中国”,目击者上百万人之众,其中就有紫金山天文台的好几位天文工作者。王教授说,紫金山天文台先后分别收集到70多份和50多份目击报告,随后对部分目击者作了进一步的科学调查。这些目击报告大多数是真实可信的,并且可以相互验证。图为1981年7月24日四川广汉观测UFO的手绘图
1981年7月24日晚的螺旋状UFO,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,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,飞行距离约2000公里。王思潮教授描述说,“首先,看到在夜空中有一团发淡淡光的,形状跟云一样的物体,一直向西飘动。到了甘肃省永昌地区上空时,就变成月牙状了,近看像耳朵一样。在半空中悬着突然转起来,慢慢甩起尾巴,很奇特。”王教授说,月牙状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,明亮时特别亮,并转出螺旋状光带,同时向西飞行。这次螺旋状UFO整体向西缓慢移动,愈来愈大,令人惊讶。“比满月直径大十几倍二十倍,非常壮观。”
“当时我们收集到很多报告,很多目击者画了很漂亮的画,可以说不同地方画的画相互可以验证。”从某一个角度看,就像光一样,换一个角度看就像一团蚊香。
UFO比想象的小得多
针对以上两次UFO事件,王思潮教授从大量的目击报告和科学调查笔录中,分别选取了38份和26份质量较高者,分析计算了这两次UFO的飞行高度、速度与其他物理参数。 1981年螺旋形UFO飞行高度为大概650公里,后半段的运动速度约为1.6公里/秒。1995年7月26日晚的扇形UFO飞行高度为1460公里左右,飞行速度仅为0.29公里/秒。
研究人员是靠什么“通天之术”计算出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的呢?王教授解释说,在我国有很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,一些目击报道是天文爱好者观测出来的。“他们从小喜欢看星座,出现奇特现象,他们观测后把不明飞行物在星座位置标出来。我们就可以通过球面天文方法,根据他画的情况,通过经度、地理纬度,我就可以推算出高度、飞行方向。”王教授笑称,这有点像初中、高中学过的三角一样,虽然地球是一个球体,计算过程比较难,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算出来。
UFO飞行器到底有多大?“比你想象的小得多。”王思潮教授推测说,可能只有几平方米,但是我们看到的可能有几百平方米,“就像一个人抽烟一样,烟雾可以转很大很大,但烟头很小。”
不少其实是“飞行动物”经过多年的研究,王思潮教授将UFO分为十多种,其中5种能用已知的自然或人为现象解释,包括火流星状、光斑状、亮星群状、飞棒状和飞棍状UFO。
1997年2月15日11:30左右,当时在山东省西南边,有居民在半夜看到一个火球从东边缓缓飞过来,火球带一个尾巴,很大,之后变成一个大火球“拖”着两三个小火球,并伴随着很强的爆炸声音。最后搞清楚就是陨石降落,但在当地居民口里,就成了“不明飞行物”。
“还有一次是在2001年的时候,当时南京有一个居民写信给我,那时候是7月份,天气很热,他在顶楼上乘凉,看到天空有些发光点飞过去,他就赶快画画,把东西南北画出来。后来又看到一次,也是一个发光点,他很奇怪,也搞不清楚,就写信给我们。我说已经出现过两次了,你把望远镜放在身边,如果第三次出现,你就拿望远镜对着看,果然第三次发现了,是飞鸟,像人字形一样飞过去。亮星群状多数是夜间飞鸟群飞过城镇上空,反射灯光造成的。”
而在国内外都曾多次拍摄过的,速度极快的“飞棍”,北京有一个UFO的研究人员,他下决心去抓这个飞棍,拿一个网抓起来,后来发现是一只飞蛾,但是摄像机拍的时候,速度不一样,有点延迟效应,就变成了棍状的。所以,从事UFO研究一定要小心,“我们一般选取不明飞行物研究至少要多点观测,才能够得到一些比较可靠的资料。”
UFO如何克服地心引力
王思潮教授说,目前有7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或人为现象解释。这包括螺旋状、扇状、光团状、球状闪电、空中怪车、飞碟状、悬停的纺锤状UFO,其中螺旋状、扇状、光团状UFO可能与外星智慧生命的飞行器有关。
“从1981年和1995年两次UFO的基本特征,可以判断这可能是特殊的空间飞行器,它一面飞行一面喷射大量的细小颗粒和气体物质,当它旋转时就形成螺旋状UFO。”王思潮教授解释说,在1995年那次,他们算了一下,高度1460公里,速度是每秒0.29公里,加减0.05;1981年的那次,算出高度是654公里,速度也算出来,每秒1.6公里。这两次的速度都可以说是很慢很慢的!”
“按道理,这么低的飞行速度在空间是会掉下来的,神五飞船在空中为什么会转了不掉下来,就是因为速度很快。”王教授指出,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。
王教授说,人类所能看见的物质和难以看到的暗物质,都是受万有引力支配的。直升机空中悬停只能在高度为十几公里以下的对流层,这里空气较稠密,直升机的螺旋桨旋转时,将空气往下喷射。向下喷射的喷流给直升机以反作用力,使之与重力(地球引力)平衡,从而能使直升机悬停半空。而这两个不明飞行物飞行在距地面650公里和1460公里的空间,那里大气十分稀薄,而且观测表明它们也没有向下喷射物质。在这种情况下,它们很难悬停或以极低速度持续平飞而不陨落。因此,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。“人类现在尚未掌握反引力的高科技。所以我认为它们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。”
研究停滞只因太罕见
我国对于不明飞行物的研究,从1947年6月24日美国的阿罗德发现不明飞行物开始。尽管对于UFO的研究已经过去了60年,但是仍然处于“初级阶段”,原因主要还是UFO实在是太难得一见。王思潮教授说,目前我国对于UFO的研究主要已经达到可以“定性半定量”的分析。
王教授告诉记者,过去,对于不明飞行物的研究一般停留在对“定性”的判断。“来了一个现象,估计一下什么情况,判断一下是不是,就过去了。这样定性的判断按照现在科学来讲是不够的,一定要有定量的分析。”王教授说,过去很长时间内,我国对于不明飞行物的研究停留在对数据资料定性的判断上,由于不明飞行物太罕见,仅仅靠几次的观测资料远远不够。 对于1981年和1995年两次UFO,由于有充分翔实的目击报告,所以专家已经进行了定量分析。他们选择了不同地点几十份目击报告,通过球面、三角推算出高度,高度误差是多少。“通过定量分析,得到重要的参数,可以进行的研究。”王教授说,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公布计算方法,公布原始资料,公布1995年的定量目击报告后,其他地区的科学家根据他们公布的原始报告,可以再去调查当时情况是不是这样。此外,王思潮教授介绍说,目前,我国在观测方法上开始有新的尝试。过去,要想观测不明飞行物是很困难,它来无影去无踪,等你把望远镜打开它已经消失了。但是,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新的办法,用一些像素比较高的数码相机就可以直接拍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