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里就不多卖关子了,首先说一下答案:皇帝说话用哪种语言是看情况的,即需要他说满语就说满语,汉语有用的时候就说汉语。
有一本出自故宫文献编辑委员会的书,叫《年羹尧奏折摺专辑》。此书中的绝大多数地方的落笔都是用的“清字摺”。“清字”,即满文。那么这本书中又是谁写的呢?史上最勤劳的一个皇帝雍正帝爱新觉罗·胤祯是也。许多后人看过这本书后,在大夸他那一手漂亮的书法的同时,也为雍正的用功动容。
当然,也有许多人说雍正只会用满语骂人,比如当他要形容一个大臣无能的时候,就会说“buda sisire jaka”(发音),是什么意思呢?大概就和我们理解的“饭桶”差不多。
要说满语,毕竟是清人自己的语言,所以清代的许多皇帝多多少少都还是在维护它的,康熙年间的“国语骑射”就是很好的一个佐证。不过,这也并不影响汉语在早朝上的地位。毕竟,咱宣统帝自己的满语都说不利索;而一些“本部”大臣,也都只会“yili”(起立)等简单的满语。所以,一般情况下,在早朝之上皇帝说汉语的时候较多。无论各地奏事还是部院奏事,汉文题奏占的比例都很大,皇帝不会特地、也完全没有必要去用满语回应汉语。
不过,也有人将嘉道年作为分水岭,认为在其之前满语当道,其后汉语称王。这一说法,也有一定的根据。据相关史书记在,当年在入关之前,满清的高层人士就已经会讲汉语了。在入关立国,朝廷中汉臣不再少数,朝外百姓也都是汉民,加上高层在此方面的朝令夕改,久而久之,当年“满汉双语”共为官方语言的情景也倒向了汉语。
总而言之,当年皇帝说满语也好汉语也罢,都已是过去了。而如今,想要真正的听人说一口纯正的满语,又是何等的艰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