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者在网络上看有人讨论这个八阵图,大家的普遍认识是“战斗队形”。夜来无事,笔者再做一番胡乱猜想,就正于诸君。
首先,八阵图既然叫了这个名字,那肯定是“八阵”,就是八种战斗队形。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大方阵,里头有八种变化。因为在战斗中,让敌人进包围圈来打阵的情形,虽然也有,但毕竟不多。而且要布一座八面埋伏式的大阵,所费兵力也太多,操作起来不方便。
第二,八阵图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斗编制的八种队形。这八种队形应该分别适用于进攻、包抄、撤退、行军、驻扎、休整……等任务,到什么时候就摆什么队形。而在大的战斗中,各小队可以根据战斗需要,摆出不同的或相同的队形进行相互配合,并且随时根据需要变换队形,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第三,队形的编排方法应该是充分考虑各种兵器的运用和人员的协调。比如每队中安排几个长枪手,几个弓箭手,几个牌刀手,几个步兵,几个骑兵等等,在不同的队形中大家分别在什么位置,完成什么任务等等。
第四,使用这种八阵图,必须依赖于娴熟的训练,严明的纪律,高效率的通讯,和灵活正确的指挥,缺一不可。
第五,这种八阵图的基本原则,是让一个兵顶几个兵用,一支箭顶几支箭射,同时让士兵做到劳逸结合,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,发挥效率。
第六,这种阵法,设计上的难度应该不是太高,有一个智商高学问好的人就足以设计成功。难度应该在训练和使用上,使几万乃至十万人熟练掌握这些队形变化技巧,在战斗中能够认真执行使用,并且听从命令,应该是比较难的,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。所以一般的将军,手里即使有这套阵图,也得费一番功夫才行。
第七,看诸葛亮本人的实践,在他用兵的后期,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发挥到了极致,魏兵根本不敢出来交战,战则必败。但八阵图的威力似乎局限在正面交战和防守中,对于严阵以待,拒不出战的敌人,缺乏有效的进攻手段。诸葛亮当时改用了激将等手段,但司马懿不出战,他仍然没有办法。
第八,八阵图说白了并不神秘,是一种极佳的资源配置和调度手段,在兵法中它只能占一个小部分,适合于陆战交锋。诸葛亮的用兵手段也不仅限于八阵图,他在其他方面应该还是有独特研究的,比如攻城,打郝昭的陈仓时,孔明的手段就非常丰富,这里不多说了。
由此可见,八阵图变化万端,可挡十万精兵,算得上是无敌阵法了。诸葛亮的“八阵图垒”据传就在永安宫南江滩上,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,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,“八阵图村落”早已面目全非。